歷史和發展

基督服務團的歷史和精神

歐晉德 2019.06.29 北美區團會演講

1946-1964  鄭神父輾轉來台,教育青年

從1946到1949,因為中國大陸動亂,30多歲的鄭爵銘神父帶領著學生,從家鄉蕪湖輾轉逃到越南和西班牙。學成後到印尼,新梅和燕萍都是他在印尼時的學生。

鄭神父當時桌上擺放著 “天主”與“國家”,合在一起就是“興教建國”的理念,賈彥文主教詮釋成“以基督精神來服務國家教會”。

鄭神父1963年來台灣輔導大專學生,舉辦靈修避靜活動,當時我們很多團員都曾參加。1964年初,鄭神父抱病在彰化靜山辦避靜,講習內容全程錄音,由成道學和區紀復記錄下來,成為團員們必讀的“大風”和“蠟柱”兩本書。鄭神父不幸於四月病發住院,六月就去世了。

1965-1975  賈、單神父凝聚同學、成立基督服務團

鄭神父逝世後,同學們感到失落,畢業後有些留學歐美,如同失散的羊群,幸好單、賈兩位神長在台灣凝聚年輕人,於1967年草擬基督服務團初步章程和團名,在淡水的本篤會開會成立。並於1970年,以“基督服務團”的名義正式登記於賈神父的台南教區,1971年選出在歐洲的成道學為第一任總團長,他即刻經由美國,拜訪一些團友後返台就任。

我們於1967年10月在台灣發行第一期“服務通訊”,文中提及當時賈神父和單神父到歐洲探訪同學時,大家重申對服務團的理想和承諾,令人感動不已。在歐洲的同學發行論述性的聯合版,美洲同學則發行“蒲公英”,以联絡團員的動態和抱負。

單神父於1974年很費心地撰寫誓詞,並要大家重新發誓,那時就確定服務團組織的核心基礎是基督,特質與精神是服務,是個有活力、有事業的特選團体。鄭神父、賈神父和單神父替我們奠定了鞏固的基礎,要我們犧牲、服務,把最好的奉獻給國家社會。

我們於1972年成立鄭爵銘神父基金會,以便大家一起做事。張宇恭神父於1971年從美國進修返台,在輔大教書,1973年成立同舟共濟社,帶領服務團員和同舟社大學生一起服務社區和老人。當時古修女、林全、李文瑞和俞明德都曾參與,現在他們在靈修、服務、教育和事業上都很有成就,可做為年輕人的榜樣。1978年服務團買了銘園學舍供同舟社員們住宿。

1976-1985  追隨基督,服務教會

單樞機鼓勵我們以服務團名義參與教友傳協會和主教團各委員會的工作,歐晉德擔任傳協會主席時,曾於1985年到羅馬出席教廷宗座教友委員會,並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和拉辛格樞機合照。劉巨烘當總團長時也出席過傳協會,李文瑞則參與教育委員會。

1976年認識姚四川是我們最大的收穫,當時他是同工联會代表,很有信德和活力,也是個出色的企業家,於1980年加入服務團,當過總團長,積極推展團務和福傳,以身作則,愛人如已,有如新聖人,可惜英年早逝,在成聖道路上成為大家的楷模。

我們四周的環境不斷改變,單樞機要我們做事不要好高騖遠,要從小處著手,腳踏實地,盡力而為,堅忍不拔,發揮“剛”與 “更”的精神。成道學宣導垃圾分類及減量的觀念,區紀復放棄高薪工作,到花蓮盬寮海邊過簡樸生活,都是很好的典範。

1986-1995  轉型期的基督服務團

隨著台灣經濟的蓬勃發展,服務團員在事業上漸趨穩定。鄭神父曾說「要改造世界,就要先把天主放在首位,完全奉獻自己,全力以赴,以光榮天主」,這就是“出類拔萃”的精神。

我們於1984年成立“小兄弟啓智基金會”,1987年朱蒙泉神父在美國北加州成立 “輔友協會”,在南加州成立“輔友中心”,藉以服務大陸短期訪美的學者,並在1989年成立“夫婦懇談會”,教導夫妻相處的溝通技巧,北美團員都積極參與及服務。

這時李文瑞擔任文藻外語學院校長,他無論在教學或主持國際會議上都是響叮噹的人物。歐晉德在1990~1995年國建期間,擔任國道工程局長,盡力為民衆著想,完成多項國家重大建設,頗受國際好評。此時服務團員在教會和社會團體中漸露頭角。

1996-2005  行動期的服務團工作

我們秉持鄭神父的教誨,貫徹服務團對社會福傳的使命,把耶穌的精神放在工作裡,積極行動,貢獻一已之力,邁向改造世界道路的方向。我們的工作項目包含服務教會、關心社會、培育青年、關懐大陸和教育工作五個主軸。

1994年開始與吳甦樂修會合作,1995年開始大陸的仁愛工作,1998年鄭爵銘神父基金會與吳甦樂修會基金會合併,成立樂銘基金文教會,超過一半的董事是服務團員,購置爵銘學舍為團員活動場所,聯合新成立的四川基金、育才基金和鄭爵銘神父獎學金一起運作,培育青年和造福弱勢團體,從2001年至今的費用已超過三千萬台幣,現在更積極地與單國璽基金會合作。1999年北美區團成立北美仁愛基金,以愛博愛,服務弱勢團體,很多團員參與服務,目前每年運轉金額約為台幣六百萬。

我們積極參與教會和主教團的各種青年活動,關心社會工作,協助大陸學生約二百多位,發出一千多萬台幣奬學金,麗如與小霞平均兩年探訪一次,北美仁愛基金也有類似的協助和探訪工作。鄭神父獎學金從2014年至今,也已獎助過五位神學院學生。

橋樑教會持續不斷的帶領大陸青年活動,在小霞籌劃帶領下,每年舉辦2~4次兩岸青年夏令營,並為教區的年輕神父辦進修班,在河北德徠崗辦敬老院,在濟南辦智光啟能中心,幫助老人和弱智的孩子。

我們都是具體的投入教育事業,參加吳甦樂女修會學校董事會,及擔任文藻、海星中學和國小校長,健原和晉德是文藻的董事,文藻至今有四任校長是我們的團員。海星中學、國小和恆毅、徐𣾀中學的校長也是我們的團員,他們都帶領學校,踏實辦好教育事業。

2006-2019  挑戰期實現單樞機的願望

單樞機手上隨時都戴著的權戒就是基督服務團的團徽,他說「我們是一家人」。他得癌症時,第一句話問自已「為什麼是我?」,想通以後,便問到「為什麼不是我?」,他覺得這是天主最後給他的一個伙伴,要讓他繼續去宣揚福音,他便跑遍了全台灣,在兩百多場生命告別之旅中,和大家分享他的過去、經驗和愛心,感動了很多人! 

2009年總團大會時,通過了單樞機的「真福山社福文教園區」計劃,這是他的一個遙遠的夢,他希望來此地的人,都能找到真正的幸福,也就是找到天主,找到愛。他說「你們是我的家人」,讓我們一起追隨主耶穌基督,走他要走的那條路。單樞機還要我們培培養年輕人,辦生命探索營,讓這些孩子從老團員身上吸收到能量和經驗,學習服務,接觸愛,體驗愛,分享愛,和活出愛。

2011年楊豫台和媺嬰夫婦接下了這份艱鉅的任務,從美國回到真福山,在聖神帶領下,經過六年的努力,克服各種困難,終於在2017年圓了樞機的夢,完成了真福山的建設和順利營運。生命探索營也在志弘、耀堂和豫台的努力下,於2012年開始舉行,至今已培訓過一千多名年輕人,近年來服務團員熱烈參與陪伴和培訓的工作,包括2019年真福青年訪問北美的活動,這也讓台灣和北美區團多了一個合作的平台,真令人欣喜!

2020-未來在基督家庭內相伴成聖

教宗要我們重視環保、節約能源和水、愛護地球、過簡樸生活、融合基督信仰於中華文化、和忠於基督的永恆價值觀。我們則要加強區團間的合作,繼續尋找貢獻國家社會的機會。

聖經上講的,我們都是地上的鹽,世上的光,就是告訴我們要像鹽一樣,溶化犧牲自已,才有味道,才能服務別人。我們的光是要在山上,在燈台上,去照亮別人,影響別人,給別人溫暖,這就是我們服務團犧牲奉獻的精神,也是「蠟柱流淚灑燈台,光熱遺世動乾坤」的寫照。

我們都是一家人,要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彼此陪伴、學習、互助、成長,年長者和年青人繼續對話,互為生命的導師,並在基督內相伴成聖。